胖就不健康了?其实忽胖忽瘦更可怕!|ADA 2020

摘 要

  胖就不健康了?其实忽胖忽瘦更可怕!|ADA 2020 2020-06-16 06:51:54 医学界内分泌频道 今年ADA,体重管理的理念由“体重正常化”向“体重中性化”转变。 美国当地时间6月12日中午,即北京时

胖就不健康了?其实忽胖忽瘦更可怕!|ADA 2020 2020-06-16 06:51:54 医学界内分泌频道

今年ADA,体重管理的理念由“体重正常化”向“体重中性化”转变。

美国当地时间6月12日中午,即北京时间6月13日凌晨,2020年ADA年会准时在线召开。糖尿病患者的体重管理一直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,本次ADA会议就2型糖尿病的体重管理进行了激烈的讨论,体重管理的理念由“体重正常化”向“体重中性化”转变,究竟为何?我们又如何进行体重管理?

1

关于“减肥”的灵魂拷问:胖和健康相关,但并非因果

Erin Phillips教授以“体重中立化管理模式的定义及获益”为命题探讨了体重管理治疗理念的转变,首先Erin Phillips教授指出,当我们面对肥胖的患者,先要明确更高的身体质量指数(BMI)是否会导致糖尿病和健康问题的出现?事实上我们必须清楚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并不代表因果关系,通过对相关研究的分析,Erin Phillips教授表示单纯地从BMI来评判健康是不合理的。

那我们能掌控自身的BMI水平吗?

Erin Phillips教授指出:肥胖是由复杂多样的因素所致,尽管环境因素在不断变化,但不可否认BMI具有人类遗传特性,遗传因素在其中发挥70%的作用。

2

相对肥胖,体重的波动可能给我们的健康带来更多的危害

刻意地减轻体重会有利于健康、有利于提高幸福感吗?

Erin Phillips教授介绍了AHEAD研究结果,在为期8年的随访中,体重的降低并没有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,同时对血糖的改善也是微乎其微(7.5% VS. 7.2%)。在对31项长期随访研究进行分析时发现:85%通过饮食来控制体重的糖尿病患者在5年内出现了体重反弹,甚至有1/3-2/3的患者增加的体重远远超过先前减少的重量。这种体重的反复不仅会带来循环瘦素水平、基础代谢率的降低,而且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、产生胰岛素抵抗、进食障碍并引起脂肪的快速堆积。

另一方面体重病耻感是一种独立的健康风险,可能缩短生命。的确,在现实生活中体重歧视是真实存在的,不管医生、家庭成员都提到过体重歧视的现象。体重病耻感与不良的饮食习惯息息相关,这会导致这部分人出现暴饮暴食、采用不健康的减重方法等等,从而也成为了饮食失调的危险因素,给我们的健康带来不良后果。

3

理念的转变:从“体重标准化”向“体重中性化”的转变

那么我们能做些什么呢?

Erin Phillips教授指出了体重中性化的理念,这种理念假设每个人都有能力追求健康和幸福感,而不受体重、健康的偏见所影响,他的观点挑战了“BMI是健康的决定因素”的假说,承认体重不是由行为所致,而是一种无法控制的结果。随机对照试验的研究也显示出这种体重管理模式在改善血压、血脂、血糖、体育活动、饮食失调、情绪、自信、形象的有效性,最为重要的是保证了这种有效性的持续。当然体重中性化理念并不意味着认为身材与健康状态无关,但也不一味提倡减重,这种观点反对的是为了获得“健康”而去减重的行为。

体重中性化

体重标准化

l 较高的BMI可能与不良的健康状况有关,但不是原因

l 人们很难长期控制自己的体型

l 减肥不被认为是一种促进健康的干预

l 营养和体育活动是为了健康

l 较高的BMl是不良健康结果的一个原因

l 人们对食物和活动的选择决定了他们的体型

l 减肥被认为是一种促进健康的干预

l 营养和体育活动是为了减肥

最后Erin Phillips教授指出HAES(适用于任何体型的健康原则)在医疗领域常常被误解,其实它的定义反映了对体重的包容性,是一种相互尊重、彼此关心通过健康的饮食来促进健康,从而改善个体生活质量的运动。

本文首发丨医学界内分泌频道 本文作者丨医心 本文审核 | 主治医生 徐乃佳 责任编辑丨Amelia

版权申明

本文原创 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

- End -
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网易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
qyangluo
留言与评论(共有 0 条评论)
昵称:
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
验证码: